我有个朋友十大优质配资平台,平常的时候我都叫他小梁,他最近辞职了,原因很简单:累。
但这又不是普通的累。
虽然他没有加班,没有非要搞KPI到半夜,也很少出差。他每天早上9点准时打卡,晚上6点下班,工位旁还有零食、按摩椅和绿植。
看起来哪哪都挺好,但他每天回到家却像是被掏空了一样,瘫在沙发上一动不动。
“我觉得我不是在工作,是在被某种东西逼着往前冲,但越冲越空。”他低着头跟我说这话时,眼神里只有迷茫。
这其实是很多人的真实写照:明明每天都在努力,却越来越疲惫、越来越空虚。
这背后的问题,有90%是情绪用太多,是兴奋感上瘾。
你不是真的累,你是情绪过度动用了能量
心理学上有一个说法叫“情绪疲劳”。
它指的不是身体的累,而是你不断压抑、调整、克制自己的情绪,把能量浪费在了情绪管理上。
比如,你在公司遇到一个明明不靠谱的同事,还得笑着配合;客户对你没礼貌,你还得耐心讲解;
你对未来焦虑、对现状不满,但又怕一动不动会落后,于是咬牙硬撑。
这一整天,你都在强行让自己表现得没事,但情绪内耗比工作本身还猛。
人类的大脑在处理情绪时会消耗大量能量,甚至比处理复杂的逻辑问题还要耗费更多资源。
所以,当你觉得干点活就累成狗,不是你不行,而是你一边工作,一边还在处理一大堆情绪副本,你早就被榨干了。
你不是在追求目标,而是在上瘾于努力的快感
现在很多人努力,不是为了目标,而是为了那个正在努力的状态。
因为你焦虑,你害怕掉队,于是每天打卡学习、锻炼、考证……嘴上说我要进步,但其实只是我不能停下来。
因为一停下来,就会觉得空虚、失败、无价值。
这是一种对兴奋感的上瘾。你以为你在拼搏,其实你在用忙碌感逃避内心的空洞。
就像刷短视频,明知没啥营养,但它能不断给你刺激,让你暂时忘记孤独;
努力也一样,它能给你一种我在变好的错觉,即便你根本没有方向、没有目的。
这种兴奋式努力带来的不是成长,而是耗尽,你每天都在燃烧自己,但烧出来的不是成果,而是一地情绪灰烬。
为什么我们宁愿累死,也不肯停下来?
因为一停下来,就会听到内心的空洞在回响。
你会发现:你所谓的努力,其实是别人告诉你的标准;你所谓的成长,其实没有任何明确路径;你所谓的目标,从来没有经过认真思考。
这就像一个人在沙漠里拼命跑步,不是为了到哪儿去,而是为了不敢回头看自己到底从哪来。
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“逃避式努力”——指的是一个人并不是在追求某个明确目标,而是通过努力来逃避内在的不安、焦虑和无意义感。
这才是你越努力越空虚的核心原因。
真正让人充实的,是稳定情绪+持续输出,而不是高潮迭起
你有没有发现,真正厉害的人,都很无聊。
他们不卷、不冲、不搞仪式感,每天按部就班,像个机器人一样日复一日。但他们的内心却很踏实,不焦虑、不兴奋、不贪多。
因为他们知道:持续而稳定的情绪,是所有高质量努力的前提。
生活本身和马拉松很像,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跑马拉松;
因为你需要学会在平凡与枯燥中坚持自己,要有的是稳态幸福,不是情绪飙升,要追求的是价值输出,不是刺激输入。
如果你已经感到累,不妨停一下,问问自己这几个问题:
我的努力,是不是为了证明给别人看?
我的目标,是不是我真心想要的?
我是不是过于贪恋充实感,而忽略了内心的空虚?
很多时候,真正的成长,不是把日程排满,而是敢于面对那些空白。
停下来,不是偷懒,而是在给自己一个喘息的空间,就像健身一样,不懂休息的人,练得再猛也会伤身;而真正高效的训练,是张弛有度的循环。
我们这代人最大的悲哀,不是不努力,而是拼尽全力却找不到意义,我们不是输给了卷,而是输给了虚。
但你要相信:不是所有疲惫都值得被歌颂。
有时候,停下来的你,比冲在前头的你,更有力量。
别再贪恋那种兴奋式努力了,真正牛的人,从来不靠刺激活着,而是靠内在的清醒和稳定的心。
-The End - 作者-李眉 第一心理主笔团 |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图片源自网络,侵权请联系
金港赢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