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贺知章的诗中,他曾写道:“少小离家老大回十大优质配资平台,乡音无改鬓毛衰。”这首诗表达了他因久别故乡,返乡时年老体衰的无奈和感慨。回到家乡,他发现自己成了陌生人,连故乡的孩童也不再认得自己。贺知章的这种心情在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并不罕见。很多志士仁人离开家乡,投身革命,经过多年征战,最终回到故乡时,却发现一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,甚至连家乡的人都认不出他们了。
曾国华,这位开国中将也曾经历过类似的情景。1950年,他重返阔别多年的故乡,探望自己的亲人。那时,已年过九旬的父亲曾文山,未能认出站在门前的曾国华。看到穿着军装的曾国华,曾文山以为他是前来办事的军人,于是问道:“长官你找谁?”这一问让曾国华再也无法抑制内心的情感,泪水瞬间涌了出来。他跪倒在父亲面前,激动地说:“爸,儿子回来了!”这一刻,父子两人重逢,满怀思念与感动。
曾国华的出生地在广东省五华县,家境并不富裕。家中有12个孩子,生活压力非常大。为了让孩子们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,曾国华的父母最终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,将年仅3岁的曾国华送到一户富裕人家做养子。这个家庭名叫吕家,虽然吕家富有,但一直没有子嗣。曾国华的到来让吕家感到欣慰,曾国华的生活也一度顺利。然而,随着吕家生下自己的亲生孩子,曾国华的地位急剧变化,变成了吕家日渐忽视的“养子”,生活变得艰难,甚至遭受鞭打。
展开剩余66%14岁时,曾国华决定脱离困境,选择参军,走上了自己的军旅生涯。他参军后的经历充满了艰辛与奋斗,曾国华先后参加了北伐战争、中原大战等多次战役。在与敌人的激烈对抗中,他表现出极高的勇气和战斗力。尤其是在1932年的赣州战斗中,尽管负伤,曾国华仍然带伤作战,最终被组织接纳为共产党员,加入了红军。
他在红军中逐渐崭露头角,参与了多次重要战斗,并表现得异常勇敢,屡次立下战功。特别是在1933年的乐安县战斗中,他因伤势严重被迫接受紧急手术。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,曾国华坚持忍受痛苦,最终康复并回到战场。
1945年,抗日战争胜利后,曾国华继续为国家战斗,直到新中国成立。1950年,已经成为中将的曾国华回到家乡探亲,见到了久别的父母和亲人。尽管已经离开故乡26年,但他依然记得家的模样。回到家后,父亲终于认出了他,两人久别重逢,充满了无尽的感慨与泪水。曾国华向父亲承诺,等自己稳定下来,一定带他到更好的地方生活。
随后,曾国华继续在军队工作,在朝鲜战争爆发后,他再次投身战斗,为保卫祖国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。他在战争中屡次立下战功,最终被授予“开国中将”的军衔,并在空军司令员的岗位上为国家培养人才。
尽管曾国华的生活充满了艰辛和离别,但他始终保持着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,最终成为了一位军人典范,尽心尽力照顾自己的父亲,并在战斗中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。他的一生,充满了坚持、勇气和无私奉献,值得我们每一个人铭记与敬仰。
发布于:天津市金港赢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